跳到主要內容

《決戰賽末點》:競爭的是你我,也是自己

近來怎麼這麼多網球優質電影要發行呀?除了最近正火熱,瞄準獎季的《Battle of the Sexes》釋出了預告片,《Borg/McEnroe》這部片的前導預告也不落人後的發布了!有趣的是,這部片會在《Battle of the Sexes》上映前一周上映。看來,不只網球大戰要開打,電影大戰也要開打了。

(圖片來源:IMDb)

這部描述網球歷史上經典組合對決的電影,當然也是網球迷必看啦!兩人當年的較量互有消長,大概有如2000年代左右的費納之爭吧。有網球貴公子形象的柏格(Björn Borg)由冰島演員Sverrir Gudnason飾演,而火爆浪子馬克安諾(John McEnroe)則是找了私生活形象也放蕩狂野的西亞李畢福演出。

光看媒體形象的話,這兩個演員還真的是挺適合的呀~這部還有Stellan Skarsgård演出,他雖然是瑞典演員,不過演了不少英語電影,包括《在黑暗中漫舞》《心靈捕手》《勇者無懼》《獵殺紅色十月》,算是世界知名度比較高的北歐演員。他在電影裡演出柏格的教練Lennart Bergelin,這人也是個傳奇球員,他不僅幫助柏格贏下11場大滿貫,還率領瑞典拿下第一個戴維斯盃冠軍。

不過這部電影的男主角雖然是馬克安諾,但去年他受訪時表示,自己並沒有參與電影的製作過程,「我什麼都沒看到,但他們已經在拍這部電影了。」


雖然《Battle of the Sexes》聲勢很浩大,但看完前導預告,個人覺得《Borg/McEnroe》好像更值得期待。怎麼說呢,《Battle of the Sexes》從卡司跟預告看起來,應該是那種帶點感性的美國獨立喜劇電影,很大眾也很討好,加上超人氣的艾瑪史東,還有政治正確的性別主題,已經大概可以預期到「Tennis Land」的二度成功;但《Borg/McEnroe》濃重陰鬱的氣氛不似過去運動電影熱血陽光清爽的套路,反而像是犯罪或藝術電影,好不好看不知道,但真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雖然還是想吐槽一下為什麼網球電影要全裸露屁股拍得很像華爾街之狼+蝙蝠俠黑暗騎士)

查了一下《Borg/McEnroe》的導演揚努斯梅茲彼德森(Janus Metz Pedersen)又更讓人驚喜。他是念紀錄片的,早期的作品也幾乎都是紀錄片,而且涉獵的主題都很沉重,而且!獲得坎城影展導演影評人周單元大獎的伊拉克戰爭紀錄片《阿瑪迪羅》(Armadillo)就是他的作品!他後來也導過一集的HBO原創影集《無間警探》。從這一路以來的風格看來,實在讓人更加期待這部電影。(雖然從馬克安諾的訪問和電影風格看來,這部片大概會充滿導演的個人詮釋,然後被網球迷罵翻XDDD)





7月11日更新:這部電影又釋出了另一個長2:21的預告,劇情走向也更清晰。跟預期有點類似,比較向是偏重運動員心理挫折與黑暗層面的的電影。預告中有幾句台詞寫得太好了,「從來沒有輕鬆寫意的比賽,但人們想得太過容易了。上啊!柏格,你可是網球巨星啊。」(There are no easy games. But people seem to think so. "Get in there. You're a star. Bjorn.")這句話大概說出了所有受盛名之累的運動明星心中不可言說的重擔,那份期待是愛,但也是沉重的愛。尤其柏格又是當年那完美、優雅,運動員「偶像化」重要里程碑的人物,所承受的壓力不言而喻。

預告片片尾的幾個字更是字字入心:「所有的狂熱、憤怒、害怕、恐慌……將你所能感受到的那些,全都灌注到每一次的擊球上吧。」(All that rage. The fear. The panic...you might be feeling. Load it into every stroke. )

光是這幾句話,就喚回了我每次看比賽時那種又興奮又心痛的感覺。對觀眾來說是娛樂的比賽,對每一個拚搏中的選手來說,卻都像是一次次賭上人生。就好像無法不讓我共鳴的那些成長故事一樣,人生裡總是有許多需要療癒的傷口,需要悉心照顧的脆弱。總是對偉大經典的運動員抱持無比敬意,因為能跨越那一切黑暗而存活下來的人,就像電影的slogan一樣:註定恆久閃耀(Some stars shine forever)。

對劇本有點好奇,查了一下發現是《中產階級的不可抗力》這部片的編導 。這部片主題嚴肅,描寫08年金融風暴後,瑞典與挪威兩個鄰國之間的國力逆轉,更描寫了不同社會階層中性別身分的碰撞和交流。總覺得這片的種種卡司,加在一起著實令人期待啊!


***

很開心台灣院線上了這部(雖然翻成毫無意義跟辨識度的《決戰賽末點》一點也不意外,但身為網球迷能上院線已經很感恩),因為很害怕超冷門電影迅速下架,上映第一週就火速買了票單槍匹馬跑去看。

如同映前的預測,這部電影主軸圍繞在運動員長期面對自我的心理,如何突破每一次的撞牆、面對每次的比賽,成名之後又是如何與大眾媒體交手,在明星光環下如何找回面對運動的本心。由於兩位主角本身性格鮮明,電影中也強化了柏格和馬克安諾的「冰火」競爭,但是與其說是競爭,其實這些掙扎與晦暗,終究還是回到自己。不只是運動員,在領域中出類拔萃的那些人、又或者平凡如你我,何嘗不是面對孤獨,反覆在低谷與高處徘徊,找到與自己和世界共處的方法呢?

如果期望看到熱血、競技、對抗這類元素的球迷,建議可以不用浪費錢和時間。但個人非常喜歡電影營造出的氛圍,更樂見運動電影能有這樣不同於過去的闡述與深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網球比賽時間愈來愈長,最好的方法是⋯⋯

由於現在的網球比賽時間愈來愈長,對選手的身體還有觀眾看球的品質都會造成影響。在幾個史詩級的對戰後,這樣的問題更加浮上檯面,去年ATP與WTA都曾提出要從制度面上改革,例如用no-ad或tiebreak等方式,讓比賽時間縮短。 不過卻也有人提出更極端的做法,這篇由 Marshall Fisher 所寫的專欄文章,就覺得問題根本不是比賽制度,而是球員們強迫症般的習慣。他呼籲:不要再跟球僮要毛巾、不要再挑球、不要再拍球、不要在發球之前瘋狂東摸西摸了!最好全部戒掉,只要一拖拉就警告罰分! (瘋狂拍球的小囧,以 youtube影片 製作而成) 老實說,這篇的極端程度讓人覺得「你是在反串」吧。不否認網壇高層對改賽制這件事所要達到的目標引人懷疑(到底是為了精彩的比賽還是為了錢),而球員的習慣動作有時候多少讓人有點不耐煩,我也覺得球僮拿毛巾這件事有點可憐(因為毛巾上都是汗真的很噁XD),但這整篇文章感覺好像有點矯枉過正了。而且覺得神經質本來就是比賽一部分的樂趣啊~都沒有人喜歡看這些球員神經質的動作,然後看得很開心的嗎?就像是無意義地看著老鼠跑滾輪一樣啊(有一樣嗎?)想當初被討厭的豆豆拉內褲,現在也成為了一段佳話(哪有)。 這些習慣動作之所以成形,是因為每個球員不同的個性所形塑出來。比賽是由人組成的,這些小細節也是組成人的一部分,我覺得觀眾不能只要求精彩的比賽,而強制去除那些自己沒那麼喜歡的地方。 再說了,發球之間準備動作很少的球員也不是沒有,大小威的準備動作幾乎都很極簡,甚至要球都只要一顆,但他們對上的時候比賽也不是絕對的精彩啊!就算把所有準備時間都快轉掉,也不能保證一場比賽到底是平淡還是高潮迭起。 這篇文章還呼籲大家在分與分之間不要坐下來休息,還說1937年的時候都沒有這種習慣!當然為了廣告而形成的習慣是有點政治不正確,但拿現代網球的強度跟1937年相比,會不會太不人道了一點啊!!!!那時候還是拿木拍欸欸欸欸欸欸!現在球員常常比到讓我覺得:拜託你們坐一下好嗎我不希望你們斷氣。 Marshall Fisher 常說自己比賽也沒有怎樣怎樣,為什麼職業選手就要?好想反問他:你又不是職業球員,咧否差很多好ㄇ!而且你自己沒這習慣,幹嘛要別人跟你一樣啊~~起乖捏! *** 以下是 Marshall Fisher 大叔的完整專欄文章翻譯,來源 在此

與錦織圭對決!日綜裡爆發的網球魂

喜歡體育又喜歡看日綜的人,一定都知道《體能爆發中》(日文原名《炎之体育会TV》)這個日本綜藝節目,不管中文還是日文名都看得出來,就是超熱血。 這節目製作跟卡司都是一等一,通常是由有某種運動專長的諧星與專業運動選手認真比賽。但為了讓兩方的實力更接近,會將規則稍微變動,使比賽更加拉鋸好看。節目還常常會發掘意外擅長某項運動的諧星,一邊讓觀眾驚訝「原來你對這項運動這麼在行?!」一邊因為認真比賽,形象為之一變,帥氣度大爆發!此外,這個節目每次也都真的可以邀到世界級的選手參與,兩邊互不相讓的認真比賽讓節目好看到不行。看完後每次都很想吶喊:教練,我好想打球~~~~~ 而熱愛網球的人,絕對不能錯過2015年0411這次節目的比賽!因為這次 與錦織圭的超認真對決 ,完全是有技術、有熱血、有策略、有臉蛋——說是集合了日本綜藝與網球精華也不為過! 2014年是錦織圭的球技上升年,年底他拿到美網亞軍,打進年終八強,並且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五,創下無數個亞洲第一跟日本第一,所以完全成為日本媒體的當紅炸子雞,也漸漸開始上許多熱門綜藝節目。而主打體育競賽的《炎之体育会TV》怎麼可能放過亞洲一哥呢? 在此之前,錦織圭已經在《炎之体育会TV》比賽過兩次,但都是跟比較入門程度的諧星比畫,仍然帶有一點綜藝節目插科打渾的效果(這次的節目也有剪輯介紹)。不過2015年0411這次節目是三個小時的SP,認真程度完全不能比!錦織圭是其中一個單元,企劃名為「テニス★世界の"錦織圭"vs松岡修造軍」。松岡修造是在錦織圭之前,日本網壇最令人振奮的男網選手,也創造許多空前的紀錄(後來許多都被錦織圭打破,其他詳細說明可參考 維基百科 。),這次他要來一手打造可以擊敗錦織圭的生力軍,實在是太有看頭了。 這次的軍團成員也由松岡修造選出,由左至右分別是: 。前國會議員 杉村太蔵 。人氣男演員 工藤阿須加 。TBS體育主播 石井大裕 裡面除了工藤阿須加因為《偽裝夫婦》的快遞小哥一角而認識,另外兩個人我都不知道。他在《偽裝夫婦》戲份頗重,而且是溫柔又帥氣很討好的角色。他近年來人氣還不錯,都有演到一些收視不錯的角色,《偽裝夫婦》之後也有演出《阿淺來了》跟《房仲女王》。爸爸是職棒投手工藤公康,想必因此有不錯的體育底子遺傳。 估狗了一下杉村太蔵, 維基百科 有很詳細

《勝負反手拍》:網球兼電影迷必看電影

8月29日更新:今天華納釋出了中文版預告,我只能說:這到底是什麼爛翻譯啊?《勝負反手拍》?????真虧片商想得出來!直翻《性別大戰》還比較一目了然又搭上現在的兩性風潮呢。 *** 本來就很受注目的這部片《Battle of the Sexes》,在確認了由現在正火熱的艾瑪史東演出金恩夫人後,更加受到許多網球圈以外的關注。此外,還有《小太陽的願望》的導演夫妻檔執導,金獎導演丹尼鮑伊擔任製作,史蒂夫卡爾也將演出網球名將芮格茲,卡司超豪華。 艾瑪史東飾演的金恩夫人(Billie Jean King),是近代女子網球的重要人物,她有多重要呢?現在舉辦世界女網巡迴賽的單位(WTA,Women's Tennis Association,海報右下角可以看到組織Logo)就是由她創辦。因此許多女網選手在獲得重要比賽的冠軍時,不免俗地都會感謝她,因為幾乎可以說沒有她就沒有現代職業女子網球的存在。 2006年,美國網球協會(USTA)更決定將美網的舉辦場地冠上她的名字以茲紀念,以女性運動員命名場地的狀況無論在世界體壇與網壇都並不多見,由此即可看出她在網球界祖師奶一般的地位。她擁有12個大滿貫單打冠軍,16個大滿貫女雙冠軍和11個大滿貫混雙冠軍,以上紀錄中就有20個是在溫網獲得,這項紀錄則與娜拉提諾娃並列。 (演出金恩夫人的艾瑪史東(左),與演出芮格茲的史蒂夫卡爾) 關於金恩夫人的另一項著名事蹟,則因為她在性別平等上的努力。生在1943年的金恩夫人,面對性別議題要面對比現代人更多的挑戰,她因為一次意外事件而被迫出櫃(詳情可參考 維基百科 ),並因此成了美國少數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女運動員。她因此此失去一堆贊助,職業生涯面臨了更多的挑戰與壓力,卻反而無法退役,因為她需要賺錢好繼續打官司。 其中男女球員同工同酬與著名的性別大戰,都是她為性別議題付出的實際努力與重要里程碑。這次艾瑪史東主演的電影《Battle of the Sexes》就是聚焦在金恩夫人與前職業網球選手芮格茲的一場男女網球大戰。芮格茲(Bobby Riggs)主張女子賽事與男子賽事差距太大, 並表示像自己這樣退休的55歲球員也能擊敗現役的頂尖女子選手。兩人也真的在1973年的9月20日於休斯頓天文館球場進行進行對決,全世界共有超過1億觀眾收看了比賽,而最後金恩夫人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