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09的文章

你值得另一座大滿貫

(圖片來自Daily Life) 比賽前就決定,無論輸贏,都要為Andy寫一篇文章。 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反骨,我從來就不會喜歡上王者型的人。像Jordan,像Woods,像Sampras,像Federer。這些美名都彷彿是錦上添花一般,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他們一座一座的拿下金盃,對我來說也無關痛癢。我欣賞並推崇他們的神乎其技,對那些被打破的紀錄一次又一次驚嘆,但就是無法愛上他們。我看著那些王者以外的千千萬萬,總覺得更加貼近自己。 其實一直都很喜歡Roddick,無奈總有許多我更喜歡的球星排在他前頭,前有Agassi、Hingis,後有Andy Murray,所以他總是被我排在第二順位,而無法專注於他的比賽。這似乎也像是Roddick在網壇中的定位,低調、穩定的好成績,自從短暫的問鼎球王達到顛峰後,一直無法和開啟費神王朝的Federer有效的抗衡,無論什麼比賽,都似乎未戰先敗的矮了一截。當年和朋友還因為這樣而有些自嘲的幫他取了個「羅老二」的暱稱。 不知道是不是一語成讖,自那之後他似乎就一直無法擺脫輸給Federer的魔咒。 對戰紀錄18勝2敗(加上溫布頓就是19勝了),但是那18勝是屬於費王者的。面對這樣的紀錄,Roddick其實很清楚別人怎麼看他的。還記得當他在2008杜拜拿下冠軍時曾這樣自嘲:「我是史上最佳的爛球員。」「除了發球,我也會別的技巧。」 當看到新聞報導這樣寫著:他指出,除了打不過球王費德勒,「請翻翻紀錄,以一個不會截擊、不會反拍、也不會正拍的球員而言,對上世界前10球員的戰績是很不錯的。」真的有種又好笑又心酸的感覺。 但他並不真的如他自嘲的那麼糟糕,在Federer牢牢站穩了他的位置,並且一座又一座收集他的大滿貫金盃時,同世代的球員裡,只剩Andy Roddick仍低調而穩定的保持在top10的行列之中。雖然不若Federer的呼風喚雨,萬眾矚目,但那樣默默努力,默默進步的身影也令人難以忘記。他還是常常闖進四大賽的八強或四強,還是常常拿到巡迴賽的錦標,他仍以他的方式安靜而有力的對抗著。 記得2009澳網決賽,Federer流下眼淚成為隔天各大報的焦點時,有人訪問了Roddick對此事的看法,他當時幽默的回答,”When you have to go straight into the awards ceremony, y

澳網之後

這對相知相惜的宿敵在這張照片中所呈現出的,並不是今年澳網最引起討論的熱門焦點,但我卻非常非常喜歡。 賽場上的冠軍永遠只有一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所謂勝利就是這麼誠實又殘忍的東西。但2009澳網決賽,卻徹底的顛覆了這樣的說法,計分板顯示著Roger Federer 以 5-7, 6-3, 6-7, 6-3, 2-6 輸掉了這場比賽,但當前球王的眼淚落下,鎂光燈此起彼落閃起時,他無疑的贏得了各大報的版面和球迷的疼愛與關心。在賽後上網瀏覽新聞和照片時,發現Federer的照片幾乎是真正冠軍Nadal 的兩到三倍。 這樣的說法好像給老費硬是扣上了一頂算計和心機的大帽子,但我真正想說的是,過去的他像志玲姐姐一樣,是完美、優雅、從不犯錯的「 (女) 神」,雖然毫無缺憾卻失去了點人味。但你也很難討厭一個如神般的存在,你怎能討厭一個神呢? 只是,我們感謝神、我們信仰神、我們崇拜神、我們敬畏神、我們愛戴神,但我們卻從不和神同甘共苦,共享喜憂。一路走來,他一直維持著完美與優雅,一直保持笑容面對龐大的輿論,走下球王寶座之後,他的性格和脾氣又開始一點一點的顯露出來,而那些必須面對的壓力和衝擊終於在這一刻隨著淚水決堤。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Federer 真正哭泣的原因是什麼,不甘心、難過或者氣憤,但褪去了神的外皮,長久以來,Federer 第一次又變回一個人,一個會哭會笑會難過會開心,在決賽後的頒獎典禮因為拿到亞軍獎盤而泣不成聲的人,好像一切又回到當年,他又變回了那個意氣風發,興之所致的大男孩。在這重要時刻時流洩不止的眼淚,大概讓全世界的球迷都為之心揪了吧! 但Nadal 輸了嗎?我相信他的以退為進更是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第一個拿到澳網冠軍的西班牙人,第一個他在草地和紅土之外拓展的疆土,卻能在人生中如此重要的時刻表現得這樣謙謙大度。莎娃獲得生涯第一個大滿貫時,她爬上了溫布頓的看台;Nole在去年的澳網決賽後所表現出的興奮之情也不遑多讓。可是Nadal 卻不一樣,帶著他一貫靦腆的微笑,羞怯又真誠的回過頭,摟住了還在哭泣的Federer,惺惺相惜之情盡在不言中。 才22歲的他,卻是我此生看過第一個想以「君子」二字來稱呼的真實人類。剛毅果敢、質樸內斂,毫不外放的鋒芒卻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浸潤萬物,溫潤而澤仁也。「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是對Nadal